600年来万里海疆铸军魂霸气福建数第一一曲船政悲歌道不尽意相连


来源:养殖污水处理设备    发布时间:2024-05-25 00:47:29

摘要

福建靠海,海事自然多,在“福建舰”航母下水之际,特酸着泪写完此文,福建,您线年,福建海边的长乐农

产品介绍

  福建靠海,海事自然多,在“福建舰”航母下水之际,特酸着泪写完此文,福建,您线年,福建海边的长乐农民无意中挖出了一块叫“天妃灵应之记”的石碑(郑和碑),碑文内容震惊史学界。

  这块碑立于1431年,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前,在福建长乐停泊等待季风到来时,他也许感到自己时日不多了(郑和第七次下西洋途中去世),于是就在此地刻碑记事。

  按史书记载,郑和下西洋的舰队很是庞大,每次约有200多艘船只、2.7万人,随行人员中有万余人是能征善战的军人,兵源大部分是福建沿海各地的渔民训练而成,就如同今天的海军陆战队;他们在下西洋过程中,一经发现对方对大明不恭敬,或侵扰大明舰队,郑和舰队就会给予毁灭性打击,要么生擒,要么剿灭。郑和舰队强悍、无敌,是那个时代全球最强的海军力量,可以轻轻松松地做到逮谁灭谁。

  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猖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深受其害,福建一带成为重灾区,乱世出英雄,福建晋江人俞大猷受命组建“俞家军”,和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历经大小战役上百场,最终扫平了福建、浙江、广东沿海一带为患多年的倭寇,保证了家园的安宁。

  1661年3月,郑成功(福建南安人)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经澎湖穿越台湾海峡,直取台湾,把侵占台湾38年的荷兰侵略者赶跑,成功收复宝岛台湾。

  福建人自古以来,对海洋深深的眷爱非另外的地方可比,家国情怀更是令人敬佩,特别是近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纷纷用生命谱写下悲怆而宏伟的历史篇章。

  1841年8月的一个夜晚,江苏镇江的一个临江客栈里,56岁的林则徐(福建福州人)握着魏源的手,郑重地说:“我此去新疆,生死不定,原计划编辑一部《海国图志》,看来是没办法完成了。这是我多年收集和编译的《四洲志》等有关西方国家的资料,就此托付给你,希望你能编辑一部详细的介绍海外各国的书来,使国人开阔眼界。”

  1850年1月3日,林则徐带着三个儿子护送夫人灵柩回福建,经停长沙湘江码头,湖南众多文武官员都等着和林则徐见面,然而让人们想不到的是,林则徐看到左宗棠的拜帖后,就把其他官员给拒绝了,单单邀请左宗棠上船见面。

  当时,左宗棠不过是一个三十八岁的举人,虽满腹经纶,但怀才不遇,在乡下教书、种田。左宗棠对林则徐心仪已久,尤其是战争爆发后,左宗棠深深地被林则徐的爱国心所感染,视林则徐为他做人、做官的楷模。

  自第一次战争起,无能的大清政府对外战争的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万里海疆完全失守。在与列强的不对等战争中,尤其是在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见识了西方坚船利炮的厉害,为稳固统治,萌发了仿效西方列强,创办近代海军的设想,以便“海疆有警,专听调遣,随贼所在,络绎奔赴,分攻合剿,克期可至。”

  1862年,清政府在英国侵略分子、总税务司李泰国的怂恿下,从英国购雇轮船7艘,组成舰队,准备训练后驶进长江攻打太平军。可是这支舰队的头领阿思本经过一番策划,居然妄图完全控制舰队大权,染指大清海权,清政府肯定无法容忍。由于朝堂内部的争议和国际列强之间的摩擦,清政府最后白付一百多万两白银,方才遣散了这支舰队。这桩丑闻预示着近代中国海军创办的艰难,但也为以左宗棠等力图自办海军的强硬派提供了反面的教训。

  马尾通向福州的这段江,面阔水浅,无法航行千吨以上大船,马尾便成了上溯福州贸易的主要停船、物流之地,是福州港的主要所在。千百年来,马尾港船运发达,最著名的标志莫过于罗星塔,它始建于南宋,是国际公认的航标,有“中国塔”之誉。

  1867年6月,船政先后建成铁厂、轮机厂、机器厂、斫木所、船政衙门、洋匠房、学堂、砖灰煤厂,湘军营、洋监督楼、医生楼等,其中,最重要的轮机车间,门前放着造价达146两银子的两头石狮子,照理来说,应该是雄左雌右,可它恰恰相反,据说是胡雪岩当时为巴结老佛爷而故意如此摆放,到了民国后才对调回来。

  艺局不但包食宿,而且每月还发放4两银子供家用,这对穷苦家庭很着迷。当时一般的读书士子,皆以应科举考功名为正业,对于求是堂艺局这样学习造船与驾驶的技术学校不屑一顾,更视航海为畏途。

  船政厂和学堂开设在福州,当地人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首批投考求是堂艺局的考生,大多是福州及周边的家境贫寒之人,仅少数几人出身于开明的官僚家庭;后因所收学生不足额,才将招生区域扩展到临近的广东省,例如邓世昌、吕翰就是广东籍学生。

  入学考试的题目之一是以“大孝终身慕父母论”作文一篇,适逢父丧的14岁考生严复写得声情并茂,而沈葆桢那时也正蒙丧母之痛,感同身受,将严复点为第一名录取,从而成就了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大家。

  船政学堂学风极为严谨,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前学堂的学生到各船厂实习,而后学堂的学生则上训练船实习,船政为此专门制造和购买了数艘训练船。1871年船政学生(这中间还包括刘步蟾、严复、方伯谦、林泰曾等)驾驶训练船“建威”号完成了北起辽东南至新加坡的远洋训练。

  船政学生毕业后,成绩最优异者再被送往欧洲学习,造船学生派往法德各大船厂,驾驶学生派往英国皇家海校深造后再入英国海军任见习官。

  毫无疑问,船政学堂是洋务运动中成绩最显著,影响最为深远的的近代学校。在船政学堂的影响下,此后不久,天津、威海、黄埔、南京等地纷纷建立各类海军学堂。这些军校多半由福建船政出来的人负责创办、督办。通过师生、同学关系,福建人在当时的海军中很有分量,从海军提督、都统到舰队司令、海军学校校长、大型舰船的舰长、轮机长大多都由福建人担任。因此,可以说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1875年,清朝当局举行了第一次海防筹议,确立陆、海防并重的国防方针,重陆轻海的国防观的开始改变。清廷上谕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决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每年拨付经费400万两白银,由南北洋分用;为迅速见成效,且为重点防御日本,清政府采纳沈葆桢建议,优先重点发展北洋水师。

  自1866年创办,到1907年停办,41年间,福建船政经历了从跟洋人学造木壳蒸汽兵轮,到辞退外籍技师、自行设计建造舰船,实现了自主建造木壳—铁木合构—钢制舰船的质的转变,共制造出大小船40余艘,总吨位4. 7万余吨,占清末全国制造的舰船总吨位的74%,并组建了第一支海军舰队——福建海军,还为北洋、南洋两支水师配备了大量舰船和将领、兵士。

  1868年,左宗棠的政治对手李鸿章突然使出“黑招”,上书清廷:左宗棠请法国人造船,势必造成法国一家独大,应该请英国人进来协助造船事宜……

  福建船政、海军的“制船经费”向由闽海关拨给,“养船经费”则取资于福建税厘局,可是上述经费都不能如数拨给。福州海关税务司美理登以福建并不是特别需要这样大的船政及舰队为借口,从经费拨给上加以刁难。当然,这是西方列强,一不希望中国近代海军的真正强大,二是逼迫清政府直接向他们买船,从中牟利及掌控大清海军。

  半小时之内,福建水师11艘战艘沉没,官兵殉国760人,基本全军覆没,马尾船政也遭到破坏。而法军仅5人死亡,15人受伤,无一艘战舰被击沉。两军死伤比例超过100:1。

  “马江海战”的失败原因,史学家与军事学家各种分析不一而足。晚清君臣“没主张、一味求和”、战场“麻痹大意、指挥失当”是为公认的失败原因。李鸿章削弱和排挤福建海军的做法,及他那种“保和局”的妥协思想,是导致福建海军在中法战争中失利的主要根源。

  法国人帮助下,马尾船政造出40艘舰船,而这些舰船却先被法国海军击沉了11艘。不知这是法国师傅存心留了一手,还是没有脱胎换骨的中国徒弟们根本未学到师傅的精髓。

  当时北洋海军舰队拥有7000吨级的定远和镇远两艘世界级巨舰,是大清帝国四支近代海军舰队中实力最强、顶级规模的一支。北洋海军舰队当时表面上的实力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前八名分别为: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法兰西共和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西班牙王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这是当年《美国海军年鉴》给排的顺序。

  清王朝的三支水师分别经历了中法马江海战和中日甲午海战,败给教自己造船建军的法国老师尚可理解,但败给同样刚刚起步的日本海军,则让国人无地自容。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重建的北洋海军置身事外,参加“东南互保”协议,宣布中立,未能保卫海疆。在天津大沽口作战中,停泊在海口内的“海容”巡洋舰及“海龙”等4艘驱逐舰被八国联军掠去。后“海容”舰被赎回,驱逐舰却被英、法、德、俄四国瓜分,大清海军的家底损失殆尽。

  自这以后,福建船政遂一蹶不振,厂房破败,机器残缺,经费奇绌,一片衰败冷落。民初几位局长如杨执中、翁浩、萧奇斌等面对残局,束手无策,相继辞职。

  1896年,陈兆锵以甲午海战中表现突出被选派赴英国学习新式舰舶制造,为期3年。1912年起,任江南造船所所长3年。这个江南造船所就是前些天生产出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的上海江南造船厂的前身。

  马江海军制造飞机处成立后,调用福州船政局原有的车间和工人,以水上飞机作为主要研发对象,之所以选择水上机,主要是考虑到这种飞机的起降只需要有开阔水面就行,对机场条件要求不高,且利于伴随海军舰船部队行动。同时也希望能通过此途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海军战力,实现弯道超车。

  1919年8月,我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飞机“甲型一号水上飞机”试制成功。该机机身采用国产榆木,100马力,双桴双翼。此时距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也仅十余年。

  最终,王助借鉴浮船坞的理念,设计出了世界海军史上第一艘“浮动机库”,当时的正式名称为“飞机浮站”。根据当时海军部的安排,“飞机浮站”具体的建造工作交付给位于上海的海军江南造船所负责,在江南造船所的船体编号为“H396”,总造价5200元,于1922年建成,随即拖航到长江中游,作为海军航空兵的水上飞行基地。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设在马尾的海军学校,9月先迁至离校不远的鼓山涌泉寺,1938年6月再迁湖南湘潭,1938年10月迁至桐梓县城,故又称桐梓海校。

  1946年初,海校再度迁往重庆,12月迁至南京下关,与上海中央海军军官学校合并为青岛海军军官学校。1949年9月南迁至厦门的青岛海军军官学校迁往台湾左营。

  这次招生,火了一位考生和一篇文章。作文考试的题目是《海军救国论》,系陈绍宽亲自出的题。

  盖一国之兴衰,在观乎其军备之完陋,军备即海陆空三军防是也。今日之战争,盖由所谓平面战而转成立体战,更由所谓持久战而幻变闪电战,然此咸不可舍海军于不建,乃立奏奇功也。

  1946年11月24日,民国政府派出指挥官海军指挥官林遵、姚汝钰率领“中业号”、“永兴号”、“太平号”、“中建号”等4艘军舰,前往南海的西沙、南沙进驻接收。接收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两舰由林遵率领,抵达太平岛。为了纪念“太平”舰接收该岛,即以“太平”为该岛命名。在岛西南方的防波堤末端竖立起“太平岛”石碑,并在岛之东端,另立“南沙群岛太平岛”石碑。立碑完后,乃于碑旁举行接收和升旗典礼。在太平岛设立南沙群岛管理处,隶属于广东省政府管辖。

  福建舰下水后的这些天,不时有福州市民或周边群众来到林则徐、沈葆桢、萨镇冰的墓前献花,还在墓碑前供一张放大了的“福建舰”下水的图片;天上有知,地下有灵,这应是对他们3人及千千万万先烈们的极好告慰。

  但我们知道,也必将做到,宝岛安全回归之日、国家完全复兴之时才是对他们最大、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