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玩游戏的孩子和偷偷抽烟的孩子生长在同一类环境


来源:养殖污水处理设备    发布时间:2024-04-15 20:01:38

摘要

前几天,有个家长学员群又讨论起了电子设备的管控,激发了很多思想火花,我今天也再谈谈这个问题。

产品介绍

  前几天,有个家长学员群又讨论起了电子设备的管控,激发了很多思想火花,我今天也再谈谈这个问题。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经常拿电子设备跟毒品类比。因为有确切研究发现,电子游戏上瘾者的大脑神经组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个变化跟吸毒者大脑的变化惊人的类似。

  或许毒品离普通人有点远,有些家长觉得这样的类比不太真实,所以在电子设备的管理上,依然比较随意。

  在很多家庭,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种电子设备,全都随意摆放。家长只简单叮嘱孩子几句,就以为孩子能做到“自觉”。

  某一天,家长发现孩子偷玩手机,就觉得不可思议。然后将孩子痛斥一顿,以为孩子就能长记性。

  其实,家长只需做一个动作——把电子设备尽数收好锁好,让孩子接触不到,这种偷玩现象就会消失。

  因为在那个家庭里,有大人经常抽烟,同时也没对香烟进行特别保管,孩子伸手就可以拿到。

  此前拿毒品跟电子设备做类比,有些家长觉得夸张,那么咱们就拿香烟来做类比,可能更容易理解。

  但香烟这样的一个东西,终究是对健康不好,能不抽,就尽量不抽;能少抽,就尽量少抽。

  过多使用电子设备,也对孩子健康无益,但有时又没法完全杜绝,那咱们就尽量控制使用频率和时长,只让孩子“有限使用”。

  一个人若一周只抽一两根烟,一般不至于严重上瘾,遇到某些特殊时刻(比如坐飞机),抽烟不被允许,也能克制得住。

  就像我家俩娃,平常每周末玩一两小时平板游戏,到了临近某些重要考试的特殊时刻,孩子们也可以忍住一两个月不玩。

  如果一个人天天抽烟,一天一两包地抽,肯定会烟瘾特别重。就像我一个前同事,坐飞机对他来说是件没办法忍受的事,因为飞机上禁烟,哪怕一两个小时不让抽烟,他都难以忍受。

  有些家长还抱有这样一种想法:既然孩子想玩手机,我就让他多玩,从小就玩够,或许以后就不会太馋了。

  这种想法真的就是幻想……还是对比一下抽烟:大家认为是从小抽烟多的人烟瘾大,还是抽的少的瘾更大?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从小严格管控电子设备,当孩子脱离家长的管控之后,可能会报复性反弹。

  如果父母跟孩子关系良好,大家一起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制定了相应的规则,大人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负责监管。这种管控,其实就是一种规则意识的培养,并不可能会出现反弹。

  就跟过马路看红绿灯,买票排队一样,孩子从小就学习遵守这些规则,长大以后自然也更懂得遵守规则。哪怕偶尔松弛一些,也不会行事毫无底线。

  相反,如果家长只是单方面对孩子粗暴管控,不体谅孩子的身心感受,也没给孩子合理的满足,那么将来孩子成年以后,确实有可能报复性反弹。

  比如我接触到一个孩子,从小被家长严格管控,各种学习任务排得密不透风。孩子在小学阶段,尚且服从。但进到初中以后,随学习任务进一步加重,孩子的压力实在无处释放,就开始沉溺于玩手机了。家长想管,孩子就以死相逼。

  全靠玩手机来释放压力,有点类似于饮鸩止渴,确实不值得提倡。但问题是,孩子还有别的释放压力的渠道吗?孩子都快“渴死了”啊!

  无论是抽烟也好,还是玩电子设备也好,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管控或教育,是源于“爱”的初心,是真正关切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么孩子一般都能接受。哪怕是表面抗拒一下,内心还是能体察到大人的善意。

  相反,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管控或“教育”,是抱着一些功利性的目的,或者纯粹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那么这样的教育,大概率事倍功半,甚至激发叛逆。

  总之,在诱惑慢慢的变多的年代,教育确实慢慢的变难了。无论关系还是规矩,不论温和还是坚定,都非常重要。

  我是华川(川妈),一位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工作者,欢迎加入“华川家庭课堂”,一起共同成长。

  华川(川妈),著有《温和而坚定地养儿育女—二胎妈妈正面管教践行记》,《游戏,破解教育难题的金钥匙》,《婚姻关系的七道考题》。个人微信chuanhanma2